堂堂男子汉,拳拳报国情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习总书记指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信念的人民,有力量的军队。”
“堂堂七尺男子汉,参军报国护家园。拳拳爱国满腔情,总将热血付苍鹰。”如此明了却又深沉的话语,正是我国热血爱国男儿的真切写照。在习总书记强军的新目标下,这样的认知与誓言又显得格外珍贵。“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曾经的许多人,参军的目的是锻炼自己,为自己的未来与前途参军;而现在的更多人,参军的目的是报效祖国,为祖国的事业与安全参军——这不正是习总书记号召的“青年的信念,国家的希望”吗?在祖国的号召下,在责任的感化下,我省青少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训,报国疆场。而陈红军,就是闪耀其间的一颗星。
弃文从武,投身军营。
陈红军以优异成绩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可听说要征兵就临时“变卦”,最终走进了火热军营。有人不解,问他这么做值得吗,他说:“母亲为我取名红军,就是想让我当个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先保国家、后保大家、再保小家,我投身军营就是为了圆儿时的梦想”。后来前去守边,他又引用当时的流行话语说:“总有人负重前行,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为国为民,负重前行。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越来越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越来越畸形的国际形势,都对我国的正常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得到一个较为安定的发展环境,就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创造、守护这样的环境,这时候,一支由陈红军这样有信念军人组成的军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红军跋涉3600多公里奔赴平均海拨4000多米的喀喇昆仑山一线边防部队,从2010年起任职的10年间,陈红军和战友无数次奔波在寒冷刺骨的冰雪高原上践行着“在没有界碑的国土上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的铮铮誓言。一次,陈红军带着官兵巡逻至寒风凛冽、遍地碎石的偏远点位他带着干部骨干在空地上支帐篷打地铺让义务兵及有高原反应的官兵住进了车厢,大家请他睡驾驶室,可他态度坚决:“我要是进去睡身子暖和了,心就凉了!”。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在与印军的冲突中,为了救出深陷敌营的团长,陈红军带着两名盾牌手迎着“石头雨”“棍棒阵”冲上前去,用身体和盾牌隔开敌军,掩护战友将团长救出。陈红军指挥部队向有利地形有序转移时,看到几名战士被对方围攻他便毫不犹豫地转身带领官兵再次冲锋,最终陈红军牺牲在了那片他守卫了十年的土地上。而后今年2月,中央军委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6月追授“七一勋章”。
陈红军长眠在了那片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可他的精神却一直在神州大地回荡,激昂着中华儿女的气魄。他以血肉之躯,为祖国筑起钢铁长城;他用短短三十年,书写了一支壮烈激昂的爱国回响曲。国家没有忘记英雄,英雄因而永垂。
爱国正气,天地永存。
我省烈士陈红军用他的一生书写了爱国,用他的生命诠释了报国。他永远留在他守卫的地方,但后继者会把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他的愿望,带到祖国的各个角落,让陈红军一样的烈士与他们热爱的祖国永存,让爱国的旗帜永远鲜活!我省青年儿女应当继承这种传统,发扬这种风格,在党中央鲜明的旗帜下,为祖国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行动起来吧青年人!青年人,是朝阳,是希望,是无限可能的未来,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上,用努力书写新时代的爱国强音,这才是“堂堂男子汉的拳拳报国情”!
在陈红军生前部队门前,有一座“铁拳”雕塑,上面写着“铁拳尖兵 忠诚守防 祖国山河 寸土不让”。青年人,去部队吧,去感受我国军队的热血吧,去边境感慨祖国的辽阔吧,去参军成就汗与血的无悔青春吧。
堂堂男子汉,拳拳报国情!